
1.消聲場終端: 開闊場靜區周圍有五個面的電波暗室。這類設施能有效地降低反射以免影響測量精度。
2.天線增益 : 指天線“放大”從所需方向接收的能量的能力。
3.天線方向圖: 指輻射場強(或接收的信號電平)隨天線旋轉而發生的變化。天線沿水平面旋轉時,此變化稱作“水平天線方向圖”。沿仰角旋轉時,則被稱作“垂直天線方向圖”。
4.衰減: 輻射經過有損(吸收性)介質時的能量損失(即轉換為熱量,用 dB 表示)。它與介質特性成函數關系,并與介入損耗或反射率相反。
5.寬頻帶吸收材料: 吸收頻率范圍寬泛。在頻率范圍很廣時,寬頻帶材料很有應用價值。吸收材料的厚度確定了它的最低有效頻率。
6.同軸線: 包含同軸電線(內導體)的管子(也就是外導管),可用于傳導微波能量,幾乎沒有功率損失。
7.介電常數: 電容器中填入被研究的材料和抽成真空時的電容(存儲電能的能力)之比。
8.介電損耗: 波從電介質中通過時,由于發熱而導致的功率損耗。它可以表示為“介電損耗角正切”(功率因子)或“損耗因子”。損耗很低表示電介質介電性能良好。損耗很高表示介電性能不佳,但吸收性能良好。
9.介電材料 : 存儲和/或消耗電能和/或磁能的材料。ECCOSTOCK 10.偶極天線: 一種金屬棒天線,對于波長等于電極長度兩倍的頻率,效果特別顯著。
11.電磁場: 電磁能的矢量場。任何電荷系統都可以產生“磁場”(H) 和“電場”(E)。低電流的高壓源主要將產生“電場”。高電流的低壓源主要將產生“磁場”。
12.電磁波: 電磁波可以認為是電、磁場的傳播。電磁波傳播時,電場與磁場相互垂直。
13.遠場: 需要以足夠傳播距離(用波長表示)測量天線方向圖和 RCS 方向圖的區域,如果距離不夠長,則測得的方向圖與通常的長距離用途中的典型方向圖不一致。在短距離(近場)測得的結果會含有誤差,這是因為此時的磁場在曲面的而不是平面的。
14.自由空間電壓駐波比: “電波暗室驗收測試技術”。這指的是檢驗電波暗室是否符合規定的最低消聲性能指標時最常使用的技術。
15.分級吸收材料: 輻射經過時介電特性會發生有效變化的吸收材料。這是通過疊加介電特性不同的多層吸收材料來實現的。
16.喇叭天線: 采用矩形或圓形喇叭口的常見微波天線。這類天線能有效地收集特定方向的輻射功率。
17.諧波: 復合周期波形中存在的基頻的倍頻信號,例如,第 l 諧波 2f,第 2 諧波 3f。
18.介入損耗: IL - 輸入功率與發射功率的比率。經過某種材料時,產生的功率損失包括反射和衰減。
19.阻抗: 電磁波的電場強度與磁場強度 (E/H) 之比,稱之為“波阻抗”。波阻抗取決于離源的距離。在遠場中,波是平面波,它的阻抗等于自由空間 377 歐姆的阻抗。在近場中,波阻抗由源的特性確定。就介質而言,阻抗是材料的一種特性,可以通過其磁特性和電特性計算得到。兩種材料的阻抗值越接近,在其邊界發生的反射越少。如果阻抗相同,則不發生反射。 LP(對數周期)天線 基于平行線或管狀陣子的天線,可以在廣泛頻率范圍內的特定方向上有效地發射能量。
20.有損: 材料衰減或吸收能量的能力。取決于材料的介電特性或磁特性。
21.微波: 常用電磁波,指電磁波頻譜中頻率范圍從 700 MHz 到 40 GHz 的電磁波。
22.近場: 傳播長度很短時測量的天線方向圖包含誤差,因為在“近場”中,磁場是曲面而不是平面。
23.開闊場: 開闊場是電波暗室的替代物。它是指在室外而不是室內進行測量。不過,在開闊場測出的測量值會受到地面及附近建筑的反射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測量的準確性。這 樣的場地通常會有電波暗室內的靜區,以提高準確性。
24.拋物面天線: 拋物面形狀的常見微波天線。將能量收集到較窄的波束時,此形狀非常有效。
25.磁導率: 材料磁特性的衡量尺度。近磁場對材料影響的衡量尺度。
26.平面波: 傳播的電磁波的電能和磁能相等時,稱為平面波。在遠場中,所有的波都按平面波進行傳播。
27.極性: 輻射電場的方向。偶極天線發射的電波的電場與天線平行。電波沿與天線垂直的方向傳播。傳播的輻射電場與矩形的長邊垂直。
28.靜區: 電波暗室中放置 EUT(被測設備)進行測量的區域。因此,它也是檢驗電波暗室是否符合反射要求時的測量區域。靜區通常是直徑大到足夠包括最大的被測設備的球面區。
29.諧振: 穿過吸收材料的部分輻射抵消部分或全部最初從吸收材料表面反射的輻射波。吸收材料的厚度等于材料中輻射波長的四分之一時,這種抵消作用特別有效。在這種情況下,離開吸收材料表面的波被稱作是“反相抵消”了。
30.半電波暗室: 此術語指五個吸收墻面加一個導電金屬地板構成的電波暗室。因為特定的一些技術規格會要求在導電金屬地板(“接地面”)上測量設備,所以這類電波暗室很重要。
31.鏡面反射: 基于波的幾何特性(無表面現象)的表面反射??梢哉J為是,光線以某個角度到達表面某處,然后以相同的角度彈出(像是球會彈出,或光線會從鏡子的表面反射出那樣)。相反,在非鏡面反射中,光線以某個角度到達表面后,會有許多光線從很多角度反射出去。
32.駐波: 如果波連續撞擊表面(CW,或稱為連續波),且發射器與接收器之間任意點的電壓都維持恒定,則通常會發生這種現象。此現象用于確定材料在各種雷達頻率下的介電特性與磁特性。
33.表面電流: 有助于形成物體 RCS 的行波和蠕波。也有助于形成微波模塊中的 RFI。
34.傳播長度: (或稱為傳播路徑) 源天線(有時也稱為發射天線或測距天線)與“被測設備”之間的距離。測試設備越大,源天線與設備之間所需的距離也越長。最小距離通常由公式 R=2D2/? 確定,其中 R 是距離,D 指被測設備的最大尺寸,?(蘭姆達)是波長。
35.過渡區: 近場和遠場之間大約 ? /6(也就是大約波長的六分之一)的區域。
36.八木天線: 基于平行導線或管狀陣子的天線,可以在特定的方向上有效地發射能量,但僅限于相對較窄的頻率范圍內。
37.自由空間: 指無線電波可能會通過的空氣介質(或真空)。與電磁波通過傳輸線(如同軸線或波導管)或“自由空間吸收材料”(光譜吸收材料)之類的介質進行傳播時的情況相對。
38.窄頻帶吸收材料: 通常是很薄的單層吸收材料,在特定的頻率產生諧振。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關產品
版權所有:南京艾文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蘇ICP備09071607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南京